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h13锻造工艺,以及1cr13锻造工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h13热处理工艺

1、淬火规范:温度1020--1050度,冷却介质:油或空气,硬度HRC:56--58回火规范:温度560--580度,冷却:空冷,回火硬度HRC:47--49。

2、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扩展资料: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水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更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热处理工艺

H13钢材的H13热处理工艺

1.预先热处理 市场上供应的H13钢钢材和模坯,在钢厂都已作好退火热处理,保证了具有良好的金相组织,适当的硬度,良好的加工性,无需再进行退火。但制造厂进行改锻后破坏了原来的组织和性能,增加了锻造应力,必须进行重新退火。

等温球化退火工艺为:860~890℃加热保温2h,降温到740~760℃等温4h,炉冷到500℃左右出炉。

2.淬火及回火 要求韧性好的模具淬火工艺规范:加热温度1020~1050℃,油冷或空冷,硬度54~58HRC;要求热硬性为主的模具淬火工艺规范、加热温度1050~1080℃,油冷,硬度56~58HRC。

推荐回火温度:530~560℃,硬度48~52HRC;回火温度560~580℃;硬度47~49HRC。

回火应进行两次。在500℃回火时,出现回火二次硬化峰,回火硬度更高,峰值在55HRC左右,但韧性更差。因此,回火工艺应避开500℃左右为宜。根据模具的使用需要,在540~620℃范围内回火较好。

淬火加热应进行两次预热(600~650℃,800~850℃),以减少加热过程产生热应力。

3.化学热处理 H13钢若进行气体渗氮或氮碳共渗可使模具进一步强化,但其氮化温度不应高于回火温度,以保证心部强度不降低,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H13热处理工艺中各阶段分别是什么组织

材料H13

锻造后的正常的组织------这个不好说,锻后是空冷?还是砂埋缓冷?分别得到的组织是不一样的。。。

去应力退火后的正常组织--------从你的去应力退火工艺来看,觉得没有必要。在淬火前的组织一般厂家在锻后做等温球化退火处理,不过现在很多厂家都采用超细化晶粒处理,就是得到均匀细小的球粒状珠光体组织,它为更终淬火做好组织准备。(非常有必要,因为等温球化退火处理不能完全保证组织,锻造时终锻温度过高,冷却速度缓慢,易析出网络状碳化物,若有这样的组织带到淬火的话,很容易在淬火时模具产生开裂现象)。

真空淬火的正常组织(油淬,气淬,水淬或者混合淬的组织)-----淬火后一般得到M+碳化物+残A。

至于做三次回火后的组织-------消除淬火的应力,H13在560~580℃回火时得到更佳的力学和机械性能。

查看原帖

h13模具开裂原因注塑模具

1)锻造工艺 H13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较多,锻造时变形抗力较大,且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共晶温度较低,稍不注意就会过烧。因此,加热时应在800~900℃区间预热,然后再加热至始锻温度1065~1175℃。为击碎大块非金属夹杂,消除碳化物偏析,细化碳化物,均匀组织,锻造时要反复镦粗拔长,总锻比大于4。在锻造后的冷却过程中,有产生淬火裂纹的倾向,易在心部产生横向裂纹。因此,H13钢锻后应进行缓慢冷却。

2) 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对模具热疲劳性能有很大影响,模具型腔表面应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不能留有刀痕、划伤和毛刺。这些缺陷引起应力集中,诱发热疲劳裂纹萌生。

模具钢H13锻造注意哪些?

个人愚见:H13传统的锻造工艺,始锻温度1150℃,终锻温度860℃,锻后热坑缓冷或直接入高温炉球化退火。球化退火850-870℃ 4h,炉冷400-500℃出炉空冷。H13传统的锻造工艺产生的问题:经金相分析发现:一次碳化物呈块状,二次碳化物呈网状分布 .改进措施:锻造后高温形变正火+球化处理锻造比增大模块内部孔隙被焊合,碳化物被击碎分布均匀,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但锻造比太高时会出现纤维组织,使材料出现各向异性,横向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因此锻造比大小应根据碳化物级别确定,一般为2-4为宜。

哪位人兄知道H13的始终锻温度及热处理方法?急!!谢谢!!

H13钢锻造加热温度1065~1 1 75℃.

始锻温度为1O65~1175℃,终锻温度≥850℃.总锻造比≥3.必要时,应通过多次镦粗拔长、等向锻造、实施改锻工艺,为热处理提供组织准备。

锻后退火工艺860℃保温后缓冷,冷速大约为30℃/h ,炉冷到400~5OO℃出炉空冷。

h13锻造工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

  免费获取报价

万利钢.png

原文标题:h13锻造工艺(1cr13锻造工艺)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仅作为信息分享。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tokaits@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